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动态 > 行业新闻 >

政策解读《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

发表时间:2025-01-06 16:09:26

政策概述

2024年12月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中国政府为深化城市安全韧性提升行动,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而制定的政策文件,致力于构建一个具有承受适应能力强、恢复速度快的韧性城市,增强城市风险防控和治理能力。

政策出台背景

1.城市安全风险和挑战增多:各类灾害、安全事故易发多发,危及人民生命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

2.政策支持:2020年8月,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以新城建对接新基建,引领城市转型升级。

3.党的决策部署:党的二十大提出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的重大决策部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城市安全韧性提升行动。

韧性城市建设的意义

1.提升城市安全韧性:通过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应对各类灾害和事故的能力。

2.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适应城市发展新形势,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3.增强城市风险防控和治理能力: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手段,提升城市风险防控和治理能力。

8月,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以新城建对接新基建,引领城市转型升级。

目前进展

2020年以来,住房城乡建设部分批在重庆、太原等21个城市开展新城建试点,并在济南、广州、烟台创建新城建产业与应用示范基地,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为增强城市安全韧性提供了重要支撑。

重点任务

1.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对城镇供水、排水、供电、燃气、热力等市政基础设施进行数字化改造升级和智能化管理。

2.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建设城市道路、建筑、公共设施融合感知体系,推进“5G+车联网”发展。

3.发展智慧住区:实施公共设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与管理,提高智慧化安全防范、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

4.提升房屋建筑管理智慧化水平:建立房屋使用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制度,全面动态掌握房屋建筑安全隐患底数。

5.开展数字家庭建设: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实现系统平台、家居产品互联互通。

6.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培育智能建造产业集群,推动建筑业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7.完善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搭建城市三维空间数据模型,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信息化水平。

8.搭建完善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推进城市运行管理服务“一网统管”,实现信息共享、分级监管、协同联动。

9.强化科技引领和人才培养:组织开展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基础理论、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

10.创新体制机制:探索建立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运作机制和商业模式。

11.保障网络和数据安全:严格落实网络和数据安全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强化信息基础设施、传感设备和智慧应用安全管控。

建设目标

1.到2027年: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对韧性城市建设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2.到2030年: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推动建成一批高水平韧性城市,城市安全韧性持续提升,城市运行更安全、更有序、更智慧、更高效。

实施风险挑战

1.数据安全风险:加强网络和数据安全监测、通报预警和信息共享。

2.技术风险:强化信息基础设施、传感设备和智慧应用安全管控。

3.管理风险:创新管理手段、模式和理念,探索建立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运作机制和商业模式。

实施方法路径

1.坚持问题导向、系统观念:把城市作为有机生命体,树立全生命周期管理意识,聚焦城市安全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能力短板。

2.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健全支持政策,完善市场化机制。

3.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顺应人民群众需求,尊重城市发展规律,立足本地城市发展实际。

4.坚持科技创新、数字赋能: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转型。

实施要求和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工作各方面全过程。

2.强化责任落实:住房城乡建设部要牵头加强指导和总结评估,及时协调解决突出问题。

3.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管理手段、模式和理念,探索建立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运作机制和商业模式。

4.保障网络和数据安全:严格落实网络和数据安全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强化信息基础设施、传感设备和智慧应用安全管控。

项目规划实施重点建议

1城市规划与设计

制定韧性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和战略布局,包括交通、供水、排水、能源、通信等专项规划的编制。

2市政基础设施设计与咨询

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设计与改造,包括供水、排水、供电、燃气、热力等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改造,地下综合管廊、管线综合规划、排水管网、泵站、闸门等设施的城市防洪排涝系统设计等。

3智慧路网和轨道交通规划

智能交通系统设计,城市道路、建筑、公共设施融合感知体系、智慧路网和轨道交通的智能化规划设计。车路协同系统设计,包括智能网联汽车基础设施和多场景应用,智能交通和智慧停车系统的规划设计。

4智慧住区示范项目

智慧住区规划与设计,包括公共设施智能化改造、智能安防系统、智能物业服务等模式创新。

5房屋建筑安全管理系统建设

智能建造技术咨询,包括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智能施工技术咨询等;装配式建筑设计与咨询,包括预制构件设计、施工工艺优化等。

6“智慧电网+清洁能源”碳排放双控

拓展综合能源服务、大数据运营等新业务领域,探索能源互联网新业态、新模式。

7智能建造产业园区建设项目

绿色建筑设计,包括节能、节水、节材等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培育智能建造产业集群,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

8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

加强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各行业信息开放共享,搭建城市三维空间数据模型,开展城市综合风险评估。数字化平台规划与设计,平台建设实施与运维优化。

9投融资与商业模式

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运作机制和商业模式、投融资方案设计,包括资金筹措方案、投资收益分析、运营模式设计、盈利模式设计、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等。以及政策咨询、政策解读、政策建议等。

韧性城市建设是涉及多方协同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推动城市基础设施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还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安全体系进行评估与优化,确保城市快速恢复,减少损失,提升城市竞争力和居民生活质量,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工程咨询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增强了城市风险顶层设计能力。随着韧性城市建设的推进,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市场需求将不断增长,为城市发展注入新活力。

来源:国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