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动态 > 会员风采 >

夏津分中心:“智”绘蓝图、深耕有“数” 凝聚“三化”建设,培育新质生产力

发表时间:2024-10-08 13:37:20

今年以来,德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夏津分中心始终将交易工作与优化营商环境相结合,坚持数字化转型发展方向,聚焦公共资源交易关键环节和瓶颈问题,围绕公共资源交易“三化”建设,通过“标准化”+“智慧化”共建共融,积极探索公共资源交易“数智化”发展新路径,构建集“交易、见证、监督、档案、安全”一体化智慧服务体系,擦亮“阳光交易·智慧服务”品牌。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构建更加阳光、高效的公共资源交易环境注入了新的动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智慧引领,远程异地评标打造“新引擎”

(一)场地合理布局,科技高效助力。按照全省远程异地评标数据交换标准和场地设施标准要求,对中心开评标场地和软硬件设施进行改造升级,建立工位制评标室,新设7个卡座式远程异地评标点位,同时新配备高清视频会议终端、语音交互系统,通过增加评标位物理隔断,安装降噪拾音器、广角监控摄像头,满足独立评标条件和要求。现形成2个开标室、2个电子评标室、1个标前答疑室、具备12个专业评标位的标准化场地规模,为多点分散评标的探索和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强化评审保障,营造阳光交易。深入推进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开展,通过政府采购项目由“鼓励试行”到“常规实行”,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和政府采购项目远程异地评标全覆盖,既节约了项目评审的时间成本和交通成本,同时也避免评标环节中“熟面孔”“打招呼”等人为干扰因素,确保远程异地评审科学、规范、有序开展。今年以来,共进行远程异地评审项目 53 个,其中建设工程项目27个,政府采购项目26个,较去年同比增长 1225%。

(三)延伸交流触角,扩大合作半径。锚定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服务统一大市场建设战略导向,深化与沿黄河流域、京津冀地区的合作交流,不断拓展远程异地评“朋友圈”,推动公共资源交易由“区域联通”向“跨省联动”发展。截至目前,已联合市域内8个县市、省内5个地区以及河南省鹤壁市等1个跨省交易中心开展合作,交易金额达13亿元。通过打破传统空间维度限制,实现优质评审专家资源跨地域共享,营造便捷高效、规范公平的交易环境。

二、科技赋能,交易平台建设释放“新动能”

(一)实现功能要素多元集合。以共享“一个平台”、服务“多方主体”为宗旨,大力推进“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标准化建设,利用CA数字证书、“区块链存证”技术、保证金“电子保函”,持续优化交易流程、实现全程留痕可溯、有效降低企业成本,截至今年9月份,已为140余家企业减负降本达6000万元。充分利用交易平台大数据分析研判,综合运用“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打破信息壁垒,构建“数据治理”新模式,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当好“参谋助手”。

(二)推进线上采购多方汇聚。聚焦政府采购向基层增链,立足夏津优势产业,在壮“白”、凝“新”、聚“绿”上下功夫,依托齐鲁云采网上商城,入驻农副产品馆,现已上架米面粮油、肉制品、桑产品等特色优势商品5大类共40余种,并成功举办齐鲁云采直播间“走进农业县”——夏津专场直播活动,同时在线观看互动人数达6000多人。通过“平台助农、政策惠农”,为夏津特色农副产品提供展销平台服务,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夏津实践。

(三)形成监督见证多维互联。完善服务流程和保障机制,增设见证服务管理区,建立专业化电子见证室,打造“1+3+N”(1台终端、3屏互联、多个视角)矩阵式可视化场景,实现对评标过程的动态监测、实时监控、全程监督。在全市首创“三段式”监管新模式,联合县纪委监委、县农业农村局等部门,畅通招投标项目监管及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的数据共享渠道,凝聚监督合力,进一步盘活农村集体资产,为持续净化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保驾护航。

三、数字驱动,电子档案管理释放“新活力”

(一)系统赋能提高“软实力”。依托交易平台电子档案管理系统,运用智能自动采集技术,能够实时抓取招投标评审过程中的电子文档、音视频监控等多种类型数据资料,实现了对海量数据的快速分类与整理。同时,系统集成了档案采集、归档、刻录、调阅等九大功能模块,辅助以档案数据统计、信息全文检索、状态监测预警等个性化应用,系统归档响应按照“申请提交-科室初审-汇总复审-指令推送”的程序,大幅提升档案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二)设备革新提供“硬支撑”。建造专业化数字档案室,配套安装存储服务器、自动刻录机、智能光盘柜、条码扫描仪等硬件设施,率先在全市各分中心实现了公共资源交易档案管理由纸质化向电子化再到数字化的迭代升级。利用蓝光光盘存储容量更大、保存时间更长的特点,打造“一键归集、一盘打包、一码查询、一标一档”的精细化档案管理新模式。现阶段,一个项目的档案自动刻录用时由原来手动下载导出平均耗时60分钟以上,压缩至8分钟左右,跑出档案管理高效便捷“加速度”。

(三)安全防护提升“强保障”。管理系统采取多重安全验证机制,通过统一身份认证、隐形数字水印、数据智能备份等技术,筑牢安全保障“防火墙”;利用智能光盘存储柜物理加密、列阵式分区存放和防尘、防静电、抗电磁干扰等优势,彻底解决了档案管理碎片化、存储介质易损坏等难题,实现档案存储全周期、资料涵盖全过程、数据保护全方位,满足了新形势下对档案管理的严要求和高标准。目前已完成对28个项目标段的归档、刻录、保存,总容量近130GB,推动档案数字化应用取得实效。

下一步,中心将继续立足本职,勇于创新,持续聚焦营商环境需求和市场化要求,不断提升数字化建设水平,优化交易服务水平和平台保障能力,为推动公共资源交易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