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动态 > 会员风采 >

淄博:打造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品牌 助力营商环境更优

发表时间:2024-06-19 15:31:14


工作人员正在通过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为企业办理档案归集刻录

“用保函替代保证金,相当于为企业释放了几十万元的流动资金。以前公司银行账户里经常预留一部分资金用于缴纳投标保证金,资金周转困难时也不能直接用,这下帮了我们的大忙。”日前,谈起我市正在推进的保函替代保证金政策,某工程建设企业负责人竖起大拇指。

这也是淄博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着力打造公共资源交易一流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

 

淄博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为我市社会中介机构举办业务培训

为全市766个有交易需求的项目主动服务;推进保函替代保证金,为投标企业释放资金4.52亿元;打造市域“30分钟评标圈”,累计实施分散评标项目数量居全省第1位…… 2023年以来,交易中心深化交易平台整合共享,努力打造高水平营商环境,促进了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多项工作实现新突破。

如何推动公共资源阳光交易、建立更好的营商环境?

为持续提高资源市场化配置水平,交易中心主动作为,在原有四大类交易业务基础上,2023年以来,推动实现户外广告经营权、林权、水域滩涂使用权、药品、供销合作社社有资产等首次进场交易,适合以市场化方式配置的公共资源基本做到了“应进必进”,累计完成交易9616个(宗),交易额903.06亿元,节约金额16.66亿元,增值金额1.99亿元,提高了公共资源配置的效率效益。

进一步拓展交易服务供给,开展服务效能“大排查、大整改、大提升”行动,办成4类12项服务提效实事。健全服务“好差评”工作机制,收到评价1628条,好评率达99.69%。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实施交易流程再造,实行服务事项并联办理,实现“全品类”保证金自动退付、政府采购“零材料”提交和公告信息发布“当日办结”。

 

本地专家与外地专家线上共同评标

公共资源交易一头连着市场主体,一头连着政府,是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一环。

2023年以来,交易中心完善重大项目服务“一通道五机制”,主动为766个有交易需求的项目提供提前介入、靠上指导服务,保障了重大项目早开工、快建设、早投产。推进保函替代保证金,为投标企业释放资金4.52亿元。研发“银企通”数据推送系统,协调金融机构为平台中标企业发放贷款393笔40.42亿元,提高“数据”变“资金”能力。开发数字见证系统,实现监督人员、代理机构工作人员、见证人员退出评标区,提高了见证效率和交易公正性。研发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实现全量信息自动记录、归档资料自动筛选、电子档案自动刻录、案卷调阅自动检索,提高了档案管理自动化水平。开展专家就近抽取服务,为代理机构抽取专家提供了便利。开发移动客户端功能,实现“掌上交易”,拓展信息查询、招标文件下载、开标、答疑等功能,方便市场主体随时随地参与交易活动。在全省率先实现政府采购去标识化评审和工程建设、政府采购分散评标“全覆盖”,稳妥推进招标计划提前发布和合同网上签订等工作,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

2023年全省营商环境市场主体满意度调查中,我市招标投标、政府采购分获第1位、第2位;2023年以来,我市累计实施分散评标项目1350个,数量居全省第1位;累计实施远程异地评标588次,主副场数量分居全省第2位、第3位……一串数字与排名也表明,我市正努力打造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品牌,助力营商环境更优。

 

我市上线“e齐评”自主选座系统,由专家自主选择离居住地或办公场所最近评标场地,减少通行距离,降低评标成本。

作为全国公共资源交易领域3个试点之一,高质量推进国家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任务,梳理形成212项服务标准事项,制定发布数字见证、农村产权交易、市域内分散就近评标3个地方标准。作为唯一地级市,高标准完成全国招标投标领域数字证书跨区域兼容互认,牵头推进“鲁证通”在省内沿黄九市普及应用,交易平台兼容性进一步提升。对接黄河流域、济南都市圈和长三角等先进城市,与15个省、44个市、100个区县围绕远程评标协同等开展合作,促进优质专家资源共享。创新实施市域内分散评标,研发上线“e齐评”自主选座系统,由专家自主选择离居住地或办公场所最近评标场地,减少通行距离,降低评标成本。

淄博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中心将认真落实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大会精神,聚焦全市“3510”发展目标和“强富美优”城市愿景,进一步规范和优化交易平台服务,推动市场化资源配置有新拓展、电子化发展模式有新突破、综合性服务功能有新延伸、跨区域交易业态有新局面,努力打造“制度成本最低、服务效率最高、市场环境最优”的交易平台。

来源:博览新闻